法律文集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经济犯罪资讯

"网戒中心"杨永信状告自媒体 手下转发"洗白文"

戒中心不顾7年前国家卫计委的明令禁止,至今仍对网瘾少年实施电击治疗的新闻。多位接受过电击治疗的当事人及家属向南都记者讲述他们在网戒中心的经历和见闻,报道一出随即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戒中心一直保持沉默。但昨日在其官网发表声明,称媒体误导舆情。同时网戒中心工作人员纷纷转发疑似“洗白”文。同时,《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一文的作者称收到杨永信的律师函,称其“严重失实”、“恶意诽谤”,构成“损害名誉权”,要公开赔礼道歉,还要赔偿弥补名誉损失。

戒中心电话,均无人接听。

上发布声明称,“个别媒体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媒体传播和发布缺乏事实依据、误导舆情信息的行为”,并要求“相关网络平台、个人立即删除此类缺乏事实依据的信息,停止侵权行为”,并表示将适时追究信息发布者的法律责任。

戒中心在本轮报道后首度发声。

戒中心部分工作人员和学员家长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布疑似为杨永信洗白的文章。

友@哇塞侠转发的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声明。6分钟后,群里的家长纷纷响应,“葛项婕妈”回复“已转发,马上评论”,“刘浩宇爸”回复“一边评论,别忘了相互顶”。

戒中心家长群内一名微信名为“李姐”的成员分享了一篇名为“网瘾戒治的 杨永信模式 到底科学在哪”的文章链接。

瘾机构能存活至今的原因。文章称,杨永信对其“治疗”对象有清醒认知,还肯定了其提出的三因素理论,即导致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因素有不良性格基础、不良家庭环境和不良社会环境。

瘾少年 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鸿沟,教育不当,所谓网瘾只是父母和子女之间产生冲突的表象之一,本质仍是家庭问题。”

瘾机构,实际在为游戏开发商、父母、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擦屁股。

戒中心工作人员。

瘾电击疗法再次引发公众热议,而最先掀起本轮讨论的是8月7日起在网上传播的微信文章。该篇名为《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的微信文章剑指7年前曾饱受争议的网瘾电击疗法专家杨永信,并指出其开设在山东省临沂四院的网戒中心至今仍在运营。

瘾中心出来的少年》两篇文章采访“严重失实”、“恶意诽谤”,构成“损害名誉权”,并因高转发量“涉嫌犯罪”,要求雷斯林消除影响,并公开赔礼道歉,还要赔偿弥补名誉损失。

瘾之戒》及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而第二篇文章《我采访了三个从网瘾中心出来的少年》是采访了三位“前盟友”后所写的。雷斯林称,他确定已核实当事人的姓名、身份证等信息,并保留了采访记录。

对于律师函中提到的“恶魔”、“作恶”等用词损害了名誉权,雷斯林表示,因为写作时看到相关信息情绪激动,行文用词确稍有不妥。但雷斯林强调,自己所写的均属事实,并不能接受对方要求删稿和赔偿的要求。

截至记者发稿,雷斯林称已和对方律师取得了联系。


在线留言

验证码: 验证码